火索起爆法,導火索起爆法是利用導火索傳遞火焰點燃火雷管進而起爆炸藥。這種起爆法所需的材料有:導火索、火雷管和點火材料。專用爆破多向聚能管導火索起爆法操作簡單、靈活,使用方便,成本較低,廣泛應用于小型爆破和掘進。由于導火索的速燃、緩燃等弊病,在爆破中事故所占比重最大。不能多處裝藥同時起爆。導爆索起爆法,爆破多向聚能管廠家用導爆索直接起爆炸藥包的方法叫導爆索起爆法。先用雷管起爆導爆索,當導爆索的爆轟波傳至炸藥包時,將炸藥引爆。在需要延時分段起爆的地方,將導爆索中接入繼爆管,就能達到導爆索毫秒爆破的目的。這種爆破法所需起爆材料有:雷管、導爆索和繼爆管等。導爆索起爆網路常用的有:串聯(lián)、簇并聯(lián)、單向分段并聯(lián)和雙向分段并聯(lián)等。
的軍事應用:聚能爆破技術,早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就在軍事方面廣泛應用。國內在聚能破甲技術如大錐角反艦導彈戰(zhàn)斗部和大錐角反坦克地雷以及敏感彈戰(zhàn)斗部等方面取得了較為快速的發(fā)展,我國20世紀60年代打破國外技術封鎖獨立自主研發(fā)成功原子彈就是得力于聚能爆破技術轟擊核裝置而引爆原子彈。的民爆應用——切槽爆破技術:聚能爆破用于工程建設也是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首先是瑞典的U﹒Langefors提出孔壁切槽爆破利用槽口應力集中定向開裂的設想,后經W﹒L﹒Fourney驗證是有效的。70年代國外廣泛研究和應用了切槽爆破技術。
我國于1983年制定了《水工建筑物巖行基礎開挖工程施工技術規(guī)范》(sD 121l一1983)。自此,在水利水電建設中預裂爆破與光面爆破已成為必須進行的保護邊坡質量的爆破開挖技術措施。此后在此基礎上修訂的《水工建筑物巖石基礎開挖工程施工技術規(guī)范》(SL 47一1994)以及在《水電水利爆破工程施工技術規(guī)范》(DL/T 5135—2001)和《水工建筑物巖石基礎開挖工程施工技術規(guī)范》(DL/T 5389~2007)中預裂爆破與光面爆破均被編入并有所改進,DL/T 5135—2001正在修編為DL/T 5135—2012。鐵道部也不僅規(guī)定了凡是Ⅲ級以上的巖石邊坡,設計邊坡坡度為1:0.1~1:0.75,在邊坡部位的爆破設計和施工都應采用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并闡述了光面(預裂)爆破施工技術設計的原則和參數(shù)、安全措施,而且還明確了路塹邊坡光面(預裂)爆破項目質量驗收檢測數(shù)量和檢測方法。無疑該規(guī)程的實施,有力地推動和促進了光面(預裂)爆破技術在鐵路建設中的應用與發(fā)展。
預裂與光面爆破技術的歷史與現(xiàn)狀:預裂爆破是沿設計開挖邊界布置密集炮孔,采取不耦合裝藥或裝填低威力炸藥,在主爆區(qū)之前起爆,從而在爆區(qū)與保留區(qū)之間形成預裂縫,以減弱主爆破對保留巖體的破壞并形成平整輪廓面的爆破作業(yè)。光面爆破是沿設計開挖邊界布設密集炮孔,采用不耦合裝藥或裝填低威力炸藥,在主爆區(qū)爆破之后起爆的以形成平整的開挖輪廓面的爆破作業(yè)。爆破技術的發(fā)展是先出現(xiàn)光面爆破,然后衍生發(fā)展為預裂爆破。聚能管國內歷史與現(xiàn)狀,我國于1964~1965年在湖北陸水水電站施工中做過淺孔預裂爆破試驗,1965年鐵道部門在成昆鐵路建設中開始試驗光面爆破,1977年在西延線張家船工點,全長近200m的2000m2路塹邊坡全部采用光面爆破,爆破后邊坡平整穩(wěn)定,殘留的半孔清晰可見,是鐵路建設中采用路塹光面爆破。